《泰安日报》头版头条报道泰安仲裁委法律服务均等化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经验:制度创新释放仲裁发展新动能

时间:2021年12月03日 信息来源: 点击: 【字体:


为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仲裁法律服务的期待,促进仲裁法律服务普惠化、均等化,泰安仲裁委在全省率先构建起覆盖城乡的仲裁法律服务体系,把高效便捷的仲裁制度植入各县市区,送到群众家门口,实现了矛盾不上交、就地化解的目的,走出一条落实中央关于推动仲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,打造了“枫桥式仲裁”的泰安样本。2020年,泰安仲裁委员会共受理仲裁案件1512件(全省第4位),标的额14亿元,被评为全省仲裁工作先进单位。今年1至10月份,已受理仲裁案件1332件,标的额20.6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56%、95%,排名继续居全省第4位,为优化营商环境、维护社会大局稳定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出了积极贡献。

坚持搭台赋能

“四梁八柱”主体框架已经形成

随着我市县域经济持续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化,众多市场主体的民商事争议日趋复杂且呈上升趋势,基层群众和企业期待高效便捷的近距离纠纷处理方式。民之所需,仲裁所向,为填补仲裁机构在县及县以下的“空白点”,泰安仲裁委大胆探索实践,创新性地确立了“仲裁分会+仲裁促进会”分支机构建设模式,将仲裁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,在全市6个县市区和泰安高新区均设立了仲裁分会,以制度创新推动仲裁法律服务向基层延伸。在金融、知识产权、保险等行业系统分别成立了仲裁中心,依托镇街和社区(村居)群众自治组织建立仲裁联络处,选聘基层仲裁联络员,及时了解群众需求,及时化解经济纠纷。该项举措解决了仲裁在基层承接载体建设和有人干事的问题,切实打通了服务企业、服务群众的难点、堵点,使群众在社区(村居)就能享受仲裁服务。全覆盖的仲裁法律服务体系成为护航基层发展、惠及百姓民生的标杆,《法治日报》《人民日报》客户端、《大众日报》等媒体分别予以报道。

创新工作机制

拓源扩面持续放大仲裁服务效能

传统的仲裁业务范围多限于民商事纠纷和经济领域,存在点少面窄难以延伸工作触角、难以有效参与基层治理、处理人民群众日常各类民事纠纷的问题。

近年来,泰安市各县(市、区)仲裁分会积极改革创新仲 裁工作机制,丰富仲裁手段,探索运用调解和解、仲裁确认、友好仲 裁、仲裁斡旋和谈判等方法,成功化解了当地县(市、区)重点项目建 设、银行不良资产清收、招商引资、国有土地出让、知识产权、“三资” 清理等不同类型的纠纷,为当地政府和企业解决了后顾之忧,让当地政府轻装上阵,全力以赴地抓好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。泰安仲裁委东平分会创造性地运用仲裁确认方法,破解了困扰当地200余户群众多年的办证困局,当地群众专程将绣有“公平公正、服务百姓”和“为政府分忧、为群众解难”的锦旗 送到泰安仲裁委员会,感谢泰安仲裁委依法化解了房地产领域的历史遗留问题。目前,通过丰富纠纷解决手段和仲裁服务类别,各县(市、区)均将仲裁作为化解经济纠 纷的优选方案,这不但极大地激发 了仲裁的发展活力,也为当地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仲裁保障。

加强一体联动 

全覆盖服务网络让群众得实惠 

为快速高效地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,泰安仲裁委自2020年开始,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“十百千万”服务工程,即创十佳分会(中心)、联百家商(协)会、进千家企业、发展万名仲裁联络员队伍, 进一步推动仲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,按下“机会均等、全面普惠”仲裁法律服务惠民“快进键”。主动融入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,推动仲裁与诉讼、人民调解等机制一体联动,探索建立“1335”仲裁 模式:建立1支基层仲裁联络员队伍,畅通网络、通信、窗口3个联络渠道,做到与人民调解、行政调解、司法调解3种调解有机衔接,完善“民呼我应”、信息联络、联席会议、培训指导和激励奖惩5项机制,将仲裁法律服务进一步向镇街社区和企业延伸,突破了仲裁法律服务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为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仲裁法律服务需求,泰安仲裁委创新设立了“流动仲裁庭”,主动到一线现场解决问题,现场开庭、现场调解、现场制作法律文书,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的最前沿。近日,“流动仲裁庭”来到泰安市某居民小区,上门化解物业纠纷。在仲裁员耐心细致地调解下,该小区物业公司与业主近百件物业 费纠纷在几天时间内全部调解结案。

近年来,泰安仲裁委通过设立“流动仲裁庭”、成立金融纠纷仲裁调解工作站、仲裁扶贫助力乡村振兴等创新性惠民举措,主动参与乡村、街道、社区的基层社会治理,把服务延伸到矛盾易发多发的物业服务、金融消费、房屋买卖等领域,群众的获得感得到极大提升,也让越来越多的基层当事人感受到了仲裁办案的公平正义。
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